​【中华民族一家亲】加强各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研究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丨共同体意识·论坛-凯时尊龙官网

来源: 作者: 编辑:和云凤 阅读人数: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我们要顺应这种形势,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人口迁移流动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历史上,伴随着人口的迁移流动,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强化了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促进了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增进了在情感上的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先秦至清代,在2000多年漫长、复杂的历史演变中,我国曾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元代以及明清等历史时期先后出现过四次重大的民族迁移流动与融合高潮。正是随着这些民族融合高潮的推进,逐步形成了与当代基本一致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

 

历史上各民族人口迁移流动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人口迁移的流动性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往往是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或者中央政权“移民实边”等重大事件驱动的,而不是常态化的。

 

二是人口迁移的被动性很强,历史上各民族的迁移流动主要是强制性迁移和招抚性迁移两种形式。

 

三是人口迁移的“民族互嵌效应”存在一定局限性,局部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中同族聚居的倾向明显。

 

我国人口的大流动、大融居,

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新契机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俱兴,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知识青年下乡返城、三线建设备战备荒,推动形成了数次人口迁徙浪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过程,由1982年的仅657万,猛增到1987年的1810万,2000年超过1亿,2015年达到2.47亿。根据“七普”数据,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更是高达3.76亿。这一过程鲜明地体现出我国正从“乡土中国”向“迁徙中国”转变。

 

新世纪之前,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率相对较低,人口分布相对固化。民族聚居地区的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动参与度不高。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进入加速期,成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性变化的突出表现之一。随着人口的流动,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更为明显,更多地区特别是城市的民族构成更加丰富、少数民族人口增多,呈现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频繁地自觉流动,推动“嵌入式社区”向“互嵌式社会”转变。“乡土中国”的突出社会特征之一是人口表现出低流动性和迁移流动具有被动性,因此彼时的各民族聚居于世居之地并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形成诸多“嵌入式社区”。随着“乡土中国”向“迁徙中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世居之地,迁至城市、流动到东中部地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改革发展成果。城镇化和市场化等多元力量触发的高频率人口大迁移、大流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是必然趋势。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更广泛的地域中实现着空间、经济、行为和精神等多个维度上的全面互嵌,“嵌入式社区”进一步升华成“互嵌式社会”,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联结互动为一个整体,各民族“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我国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供了新机遇,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社会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需要加强人口迁移流动研究

 
 

无论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流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始终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当前大开放、大流通、大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不断夯实。因此,学术上应加强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研究,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撑。

 

搭建各民族人口数据库,深化人口迁移流动研究。结合人口学在定量梳理方面的学科优势,以丰富的数据资料来源为基础,结合人口迁移转变等理论,系统探讨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特点及规律,厘清各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的共性和差异,探索有关影响机制。

 

构建民族互嵌测量体系,摸清民族互嵌格局的现状和形成机制。基于已有关于民族互嵌的相关研究,从民族互嵌概念的内涵出发,利用人口普查和调查数据,构建民族互嵌的测量指标体系,以期科学把握和准确判断我国当前民族互嵌格局现状,全面认识和深入分析民族互嵌格局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研判我国民族互嵌格局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提供依据。

 

加强人口迁移流动与民族互嵌关系研究。基于人口迁移流动的现实状况,通过理论和模型分析,全面认识和深入探讨当前人口流动迁移与民族互嵌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行动策略。及时对广东、浙江等省份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和机制。要以人口迁移流动与民族互嵌格局的关系为支撑点,总结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规律,在实证研究中提炼相应的理论,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简介: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巫锡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本文选自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发言。)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88-5596997 举报邮箱:3239896935@qq.com
举报电话:0888-5596997 客服电话:0888-5596997 客服qq:3239896935 电子邮件:3239896935@qq.com
主管单位:丽江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丽江网运营中心 丽江新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该站点已支持ipv6访问

丽江网运营中心 凯时尊龙官网的版权所有:© liji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云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d-2015-06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