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河在群山之间劈削
生灵穿越古今
在这里交汇的七彩高原
云南怒江
到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
辽阔草原
219、311两条国道在途经云南、内蒙古时,一路串联起众多壮美景观,皆是老乡们“快马加鞭”奔向新生活的新图景。沿途而行,虽远隔千里关山,却正共同经历着一部经典的新时代奋斗诗篇,讲述着边疆群众共同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故事。
为从不同视角立体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边疆探索,精彩呈现迈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各族儿女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边疆新图景。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云南省委网信办联动内蒙古、吉林、广西、西藏、新疆等6个边疆省区党委网信办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精品制作融媒工作室策划执行并联动沿边省区主流媒体,联合推出融媒体联动产品《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今天一起来看第二期:“葫芦丝与马头琴奏响乡村振兴曲”。
内蒙古的“马头琴”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
云南的“葫芦丝”
独特淳朴、飘逸轻柔
她们远隔千山万水
共同奏响心中最美的旋律
共同讲述
边疆人民
在新征程,新奋斗中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的生动故事
云南普者黑
从跨越横断山脉的219国道
到穿过内蒙古高原的311国道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边疆人民唱起幸福生活的新乐章
内蒙古碧草连天 韩冷 摄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呼和浩特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6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这是8日上午,习近平在呼和浩特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乡村实现全面小康,产业兴旺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大棋局中如何精准落子?
云南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创业就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绿美乡村。
进入乡村振兴新征程,云南旗帜鲜明地把农民收入问题列入省委、省政府工作第一方阵,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示范带动全村人一起富
新型职业农民端起技能碗
挖掘“土特产” 走稳振兴路
……
一个个身边的故事
正在讲述云岭新变化
2020年,肖苏文等人从玉溪等地辞职返乡创业,看到亲朋好友家有果树、茶地,便萌生出了林下养鸡的想法。说干就干,肖苏文等人依托中远海运集团定点帮扶资源,在永德县永康镇勐底农场7队,以“党组织 村集体 龙头企业 联合社 合作社 农户”的“六位一体”运营模式,邀约农户共同成立永德县小镇青年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了带动村民分散养殖生态土鸡,肖苏文和同伴白天喂鸡、学技术、分析市场、收集数据,晚上跑山路、挨家挨户走访指导,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村学员的养殖技术。
这几年,在小镇青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发展养殖业。肖苏文说,他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想示范带动全村人一起致富。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南庄镇葡萄种植基地,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积秀经常利用返乡时间给周边村寨的疏果工人传授疏果要点。作为建水县“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的一员,出生于1991年的李积秀算是队伍里年轻的老师傅。
作为中国早熟葡萄名镇,建水县南庄镇出产的葡萄上市早、品质好,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收割队伍。
参与收割的多是手持剪刀的妇女,所以叫作“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外省来的葡萄收购者欣赏她们多年积累的种植、管理经验,每年都会打电话邀请她们外出务工。据悉,每名“巧媳妇”外出务工2个月可收入3万元左右,这为南庄镇带来了每年超过9000万元的劳务收入。
以技能提升带动增收致富,让农民端起“技能碗”、吃上“手艺饭”,“巧媳妇”这正是云南新型职业农民逐梦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初秋,师宗县雄壁镇雨柱村的桃子相继成熟,迎来采摘高峰期。在稗子沟村硝洞桃园里,低矮粗壮的桃树枝上,挂满了一颗颗鲜嫩水灵的桃子,果农孟石荣和工人们穿梭在桃园里采摘成熟的桃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孟石荣种桃已有8年。他介绍,以前的雨柱村以挖煤为生,随着煤炭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很多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自己也成为了打工人潮中的一员。经过几年的打拼,孟石荣还是想回家种桃。到山东考察后,他开始尝试种植桃树。
几年来,孟石荣一直在种桃路上不断摸索,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学习技术……如今,他家桃园里的桃子品种达13种,面积发展到100多亩,成为了村里的种植大户。他家的桃子品种全、品质好、成色佳,深受客商喜爱,周边果农都来他这里学习技术。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桃子。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云南脱贫群众不掉队。2022年,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4147元、增长15.9%,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9.2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上年的64.8%提升到70.3%,进一步缩小了与全国的差距。按收入周期核算,2023年前两个季度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8197.5元,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马头琴声响 情谊绵长”
悠扬的马头琴不仅悦耳动听
也见证了内蒙古农牧民的幸福生活
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
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牧民用马头琴奏响
乡村振兴的“幸福进行曲”
将如今农村牧区的幸福生活娓娓道来
呼伦贝尔大草原
“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内蒙古紧扣战略定位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极大提振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亮丽内蒙古的信心。
初秋,天高云淡,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的各类水果大棚内,色彩斑斓,“丰”景如画。
“多亏科技特派员帮助,我虽然是第一次种植西梅,但从整形修剪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都没怎么操心,预计今年每亩西梅产量2000斤,可收入2万元。”在西梅种植基地,果农杨军欣喜地介绍着自家即将成熟的西梅。
“对于西梅的种植,我上网自学了很多知识,一有时间我就到田间地头去看看,指导农民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新技术。”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科技特派员武秀梅说。
像武秀梅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该旗还有很多。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实际,紧扣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探索形成“研发 示范 应用 专家 项目 园区(基地) 新型经营主体 示范户”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把科技人才派至农村牧区一线培养锻炼、指导示范,全力释放人才动能。
走进巴仁哲里木镇查干登吉嘎查,600亩苍术跃然于眼前,据种植户王大喜介绍,他的600亩苍术是去年十月份栽种的,虽然生长周期为四年,收成较慢,但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售卖前每年生产的苍术籽也可以进行售卖,值得一提的是苍术适合在盐碱地生长,并具有固土防沙的作用,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我种植这个药材的主要原因是这土地有点沙化,种植药材能固沙治沙,种粮食作物的话,沙化地产量低,种药材要比粮食作物产值高一些,虽然生长周期长一点,但是收益比较可观。”种植户王大喜说。
看着正在成长的苍术苗,王大喜充满信心地说,等到三年后,如果经济效益理想的话他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积极动员周围农牧民与他一起种植药材,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同时也让嘎查周围的盐碱地焕发新的生机。
千里草原托起万里蓝天,骏马驰骋,豪迈壮阔,成群奔腾的马群不仅给兴安盟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美如画的牧区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这里的农牧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农牧民正“快马加鞭”奔向新生活。
2019年以来,陈德良引进优质马匹,在原先肉质马的基础上培育改良了一批品种优良的赛马,从单纯的生产出售马肉到出租马匹、参加各项赛事、成立马术协会等,带动家乡群众“马”上致富。
“以往我也养马、赛马,但总是摸不出门道,养殖技术、驯马技术都不过关,后来渐渐摸索出了经验,马匹数量也逐渐增加。这几年我用混血改良技术繁育优良品种,对新出生的马驹进行优选,培养赛马,赛马的价值高出肉质马几十倍。”谈到养马、赛马经历,陈德良骄傲地算起了经济账,如今他的年收入达6万余元。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正在利用直升机对玉米、大豆进行喷药作业
近年来,内蒙古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正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牵引,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马头琴弦里流淌着
古老而遥远的梦想
葫芦丝声里讲述着
千年以来的幸福愿望
从西南边疆到祖国北疆
戈壁和荒漠变成良田
崎岖的山地上修建起公路
住在大山里的百姓都搬迁到了县城新房
特色农产品让当地人自力更生
小县城小村庄渐渐富裕了起来
新征程,再出发
乡村振兴继续绘就新图景
边疆人民再唱幸福新歌
来源:云报客户端